欢迎光临吉林省易华年智慧医疗有限公司!

18626644959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西三道街49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讲堂>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引用一句话: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

——凯叔

来源:凯叔讲故事 ID:kaishujianggushi;作者:语不惜

1

前几天,在《@所有人》节目中,演员小陶虹分享了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经历。

有一次出门前,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冲上去劈头盖脸冲女儿吼,「你怎么回事啊?」

被她这么一吼,女儿一哆嗦,当即就愣住了,满眼恐惧地望着她,不说话,甚至连哭都忘了。

小陶虹看到女儿的这个表情后,立马意识到自己错了。

当女儿再次「啪叽」把牛奶摔到地上的时候,她没有批评,而是走过去抱住了手足无措的孩子。

这时,沉默中的女儿有了安全感,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关于「吼孩子」,很多父母表示,吼完孩子后,不怕他哭闹,也不怕他事后balabala……和你讲道理。

怕就怕遇到那种「打不哭骂不语」,把情绪打成静音的孩子。

我有个朋友,是二胎妈妈。前几天她哭着说,感觉自己做妈妈失败极了。

原来,二宝出生后,有段时间她很焦虑,只要二宝一哭,她就会无缘无故地冲大宝吼。

渐渐地,每次被吼,大宝都站在一边,不哭不闹,抿嘴低头,手足无措地用手指捏着衣角。

有一天,因为玩具的事她又吼了大宝,孩子很委屈地钻到了奶奶怀里,哭着说,「我不喜欢这个妈妈了,你带我走吧。」

孩子的话像针一样刺痛了她!

图片来源:《四百击》

对于孩子,世界上有一种无奈是「妈妈觉得不吼不行」。

对于父母,世界上却有一种绝望是「吼完了孩子,却不知道那个不说话的小东西心里在想什么」。

相比和父母顶嘴、讲道理的孩子,

那些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

才是最让父母操心和担忧的。

2

前几天和姐姐通话,她哭着说,因为孩子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又忍不住吼了他。

这次被吼后,外甥不哭不闹,也不说话,倔脾气一上来,两天没和妈妈说话。

姐姐苦恼地说,感觉孩子现在离她越来越远了,都不知道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孩子被吼后不说话,其实是心理遭受创伤后的一种表现。

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有些孩子是出于恐惧,安全感受到了伤害,不再信任父母,在情感上强行和父母中断了连接,和父母拉开了距离,心中开始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还有些孩子已经习以为常了,干脆破罐子破摔,虽然满心不服,却懒得反驳。故意用这种「不配合」来气父母,潜台词就是「惹不起,我躲得起」;

最严重的就是孩子感觉自尊心受到了碾压,出现情感障碍,不再自信,甚至有自卑和自闭倾向,害怕自己跟父母说什么都是错的。

的确,吼孩子是可以让孩子暂时安静下来,或者变得乖巧听话,能解决掉眼前的一些小问题。

但是,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特别是对于那种「打不哭骂不语」的孩子,其心理伤害更是难以估量。

从心理学上来说,「吼」本身就是一种不好好说话的表现,属于语言暴力的一种,会对人造成精神伤害。

公益短片《Remove》中的小女孩,也是「吼」的受害者。

图片来源:《Remove》

她长期受到父亲的喝斥和打骂,产生了心理阴影,以至于后来到了收养家庭,也不能很好地和养父母相处,整个人处于应激状态,稍有不慎,就会对养父母大吼大叫。

「有时候,当某些人伤你伤得很重很重,你甚至都不会再有痛觉。」

图片来源:《Remove》

那些长期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也和视频中的小女孩一样,内心里住着一只叫「恐惧」的怪兽,时刻提醒自己:

所有的过去造就了现在的我,

没有人看得见我,也没有人想要我,

我仿佛什么也不是。

3

对于父母而言,吼叫或许只是1分钟的事情,但对孩子而言,其伤害可能贯穿一生。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心理学上也认为,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

长期生活在「吼式」教育下的孩子,就像德国经典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里的那只小企鹅。

它被父母的吼叫吓得魂飞魄散,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全感,虽然想张口说话,表达心声和需要,但又担心没有人听。

久而久之,只能以「不说话」来回避伤害。

图片来源: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

那些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容易形成这几种性格:

做事优柔寡断,不自信;

懦弱,没主见;

性格孤僻,不善交际和处理人际关系。

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普遍没有安全感,对亲情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在亲子关系中不知道怎么和家人相处。

图片来源:《晨曦中的女孩》

演员陈乔恩,小时候经常被妈妈打骂。在某次真人秀节目中,曾用「自闭」来形容小时候的自己。

陈乔恩从小就没有安全感,谈到妈妈她坦言:「小时候活在恐惧中,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讲话,怕她会打我。」

她曾经把妈妈的声音形容为「魔鬼的声音」,在接受这段采访的时候,她整个人都处于应激状态,显得高度紧张。

提到「妈妈打她」这段,还警觉地回头看了看,好像背后站着她的妈妈一样,满眼的害怕和恐惧令人心疼。

她说,20岁之前她没敢拉过妈妈的手,如今虽然长大了,但与妈妈之间的隔阂依旧无法逾越。

4

「爱之深,责之切」,做父母的谁也避免不了吼孩子,如果孩子「打不哭骂不语」,我们就应该提高警惕了。

应该如何做,才能「解救」那个受伤孩子呢?

放下身段,去安抚那个恐惧的孩子

虽然我们都说要做一个慈母,和孩子相亲相爱,奈何,在亲子教育中,稍不留神,就处成了塑料母子(母女)情。

一旦我们大声吼了孩子,请记得给自己几分钟缓和时间,待到情绪平复后,蹲下来,试着去抱抱你的孩子,告诉他:

「妈妈虽然吼了你,但妈妈对你的爱一点没有减少,下一次,妈妈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图片来源:《This is us》

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情绪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传递给孩子的是负能量,孩子受负能量投射,感到恐惧,用「不说话」来抗拒这种能量。

但实际上,很多孩子没有消化负能量的能力,长期不说话,只会让负能量积郁在心里。

当伤害形成后,父母一定要事后补救。

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说出来心中的真实想法,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排解情绪,并郑重地和孩子保证:这只是情感的交流,不是对错的纠正。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完美小孩」,我们试图照着这个标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个样子生活成长。吼孩子,其实是父母对自身的一种不接纳。

爱因斯坦说:如果你根据能不能爬树来判断一条鱼的能力,那你一生都会认为它是愚蠢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我们的复制品,更不可能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尹建莉曾说,

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

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

你必须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平等对待,

而不是当做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请慈悲地放过那个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和孩子和解,和心中的那个「小孩」和解,做个「不吼」不叫的文明人。

图片来源:《小淘气尼古拉》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南风效应」: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

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

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

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微风,

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

请用春风化雨般的温柔,润物于无声!

给他爱,给他力量,给他信心,

你会发现南风虽然柔和无力,

却能化为绕指柔,让孩子在风中起舞!

作者:语不惜,自由撰稿人,家庭教育及心理学资深爱好者,专注分享婚姻、情感、育儿知识,理性思考,用心写文。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ksjgs.com。

徐医生荐读:

摘录《佩蓉教孩子学礼仪》里面“家庭版”的第二章把这些特征列出来跟家长们分享。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不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学习哪些东西。比如,很多次,我看到家长试图和两岁的孩子讲道理,想要说服孩子什么样的举止才是合宜的,才能让他人接受。可是两岁的孩子,他们的大脑还不具备分析因果的能力,所以任凭家长讲再多的道理,孩子也无法理解。

为了给家长们一个参考,我拟出了一份儿童的年龄与相应行为能力的对照表。家长可以此为参照,判断什么样的期望是合理的,什么样的是不现实的。之后,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教育方法的建议,让读者们能明确什么样的方法有助于孩子认知、社交能力及心理的发展,什么样的方式会阻碍其发展。

父母在培养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可以下面对照表的内容为参考。每章的结尾,我也列出了不同年龄段孩子能胜任的一些具体事务,让你在训练之中能做到心中有数。

0-1

心理发展阶段

信任

最主要的关系

母亲

需要学习的功课

孩子体会到环境能够满足他身体和关系连接的需要

大脑的发育

·没有语言能力,主要经过哭泣和肢体来表达心愿

社交能力的发育

几乎完全依赖母亲

教育策略

快要一岁时,可以训练孩子用肢体来表达心愿

2-3

心理发展阶段

独立或羞耻与疑惑

最主要的关系

父母

需要学习的功课

孩子需要学习他能够控制什么,能够经过意志决定什么。

孩子需要经过没有培养足够的自制能力而体会到后悔或伤心。

没有克服的后果

无法控制冲动

大脑的发育

·无法了解起因联结的作用

·无法逻辑思考

·黑白思维

·只能思考眼前看得到的

·一切都出于自己的观点,无法从别人的观点看事

·能够对自己的一些行动定义自己为好孩子或坏孩子。

社交能力的发育

·黑白关系:我爱妈妈,我恨妈妈,而且每天可以极端化的转变。

·开始寻求成人的认可,避免批评。成人对自己的评议导致孩子感受到成就感,羞耻,或内疚。

·无法真实的体会别人的感受。

·强烈欲望模仿父母。

·学习是经过玩耍和探索。

教育策略

·使用家长的认可或否认来训练孩子的自制能力,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

·家长需要避免讨论解释,或说教,而是需要经过他们的肯定或否定来帮助孩子看到自制的价值。

·经过良好的语言和行为来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给与孩子们时间与空间来玩耍和探索。

·成长是快速,但是不是平均的过程è需要避免跟别的孩子比较。

·允许孩子经过逻辑后果与失败而学习。

3-6

心理发展阶段

主动或罪恶感

最主要的关系

家庭

需要学习的功课

孩子学会主动行动,探索,幻想,还有感受到因为自己的行动而带来的后悔

没有克服的后果

无情和约束

大脑的发育

·继续黑白思维

·高估自己的能力

·自我认为是全部好还是全部坏,因此也会不实际的过度高估或贬低自己。

·记忆力能够帮助孩子降低黑白思维。

·已经有自我控制能力了:可以安静的坐在教室里,听从老师的指导。

社交能力的发育

·依赖成人对他的评价,也非常在意这个评价。

·行为主要是被外在的反馈而控制的,不是内在的动机。

教育策略

·为了建立积极行为,习惯与品格方面而立界限和对孩子有清晰的期待。

·需要经过过去的历史来帮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实际的自我认知。帮助孩子摆脱僵化的黑白思维。

·孩子对自己有了一个负面的评价以后就很难改变了。因此,避免把“自私,坏,或捣蛋鬼”这样的标签贴在孩子身上。

·经过奖励和逻辑后果来训练孩子来累积积极行为还有合作能力。

·拒绝奖赏孩子的成绩或成果。鼓励孩子去坚持的追求他们的爱好。

7-12

心理发展阶段

勤奋或劣等

最主要的关系

社区和学校

需要学习的功课

经过跟别人或一个标准比较,孩子学习做好或做正确一件事。

没有克服的后果

狭窄的良善与惯性

大脑的发育

·可以了解起因与作用,有逻辑思维的能力。

·可以承担相反同时的存在(比如今天我没有能力了解这个数学问题,但是有能力做好这篇作文)。可以突破黑白思维,承担灰色思维

·可以根据过去的经历来预订未来的结果。

·可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动机

·可以比较实际的评估自己,但是焦虑的想知道自己是否真正能够在某个方面成为卓越

·开始根据跟别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定位

·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发展思考能力与技能。

·虽然有抽象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与经验还无法跟上。

·开始思考道德上的矛盾。

·荷尔蒙阶段从12岁左右开始。孩子又重复2岁期间的发育,学习自我控制和心理调整。他与父母的关系的质量会强烈的影响他自制能力的发展。

社交能力的发育

·到了10岁左右,已经知道要从教师,家长和朋友身上期待什么。

·因为孩子渴望被同辈的朋友认可,他会学习控制自己的侵略欲望,公正的对待别人,还有建立忠心的友谊和支持朋友。

·开始根据共同兴趣和态度来交往稳定的朋友

·可以体谅别人的感受和从别人的角度来看事情

·越来越多的竞争有时会使孩子灰心,过度严厉的批评自己,也因此无法克服个人面临的挑战。

教育策略

·帮助孩子不要太早放弃,坚持继续追求兴趣。

·经过自己的榜样跟孩子一起服务社会,让孩子认为他需要成为一个社会的良好公民。

·当家长本身面临挑战时,用自我接纳与勇气来作为孩子的榜样。

·经过家务来教导孩子如何承担责任

·鼓励孩子敞开的跟你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触。避免说教或批判。餐桌时间,驾车时间,晚上在家里安静的时间,或周末特殊外出的时间都很适合做这种互相的交流。

关闭